都匀拼团购房81群(199)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197人申请入群

“六园六场” 独山县基长镇的田间地头开满致富之花

发布时间: 2018-06-11 09:41:20

来源: 黔南日报数字报

分类: 其他楼讯

1430次浏览




玫瑰花香飘四溢,蚕宝宝白胖可爱,铁皮石斛生机勃勃……2018年,一场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之歌在独山县基长镇奏响,“六园六场”产业在独山县基长镇的田间地头全面开花,势头强劲。

“我们一直走在产业调整的前列”

退耕还林1.08万亩,调整优化玉米种植结构1万亩,桑树种植16000亩,新增药园6000亩,改造提质及新增茶园5000亩,菜园种植2万亩,果园种植4800亩,种植玫瑰花1800亩……如今,说起基长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亮眼的成绩无不让人竖起大拇指,不禁由衷赞叹:基长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高效变革之路!

“我们一直走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前列。”谈起基长镇的产业革命,基长镇镇长霍永萍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起来,2016年,正在寻找经济发展突破口的基长镇将目光放到了田间地头,土地只能长玉米庄稼吗?如何改变眼前作物产量少、价格低的问题呢?探寻许久,基长镇因地制宜连片发展种桑养蚕、中药材、刺梨、茶叶、玫瑰花等高效特色绿色产业。

选准产业只是发展的第一步,为解决群众的投入资金难,充分调动群众种植积极性,镇平台公司还专门拿出600万余元资金,为基础条件较弱、经济发展慢的6个村(居)注资成立村集体企业公司,引导贫困群众以“土地入股到集体企业”或“自行发展”投资到高效农业产业中。

同时,基长镇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根据镇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引进绿健神农、济生农业科技、秀峰农业、恒盛丝绸等多家龙头企业落户,企业在种植经济效益上充分保障和让利,与村集体企业签订收购合同,以保底价统一收购,此外,公司还先赊购种苗、化肥等给种植企业或种植户,待蚕茧、玫瑰花等收购时再扣还。

“群众工作做好了我们就成功了一半”

微风吹拂、碧浪摇曳,在基长镇水岩村,曾经种满了玉米的田地山间,却难再见到一棵玉米秆子,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翠绿油亮的桑树海洋和一株株果实累累的刺梨树。

“现在村里基本上没有玉米啦,大伙都拿出自家的田地,一同发展桑树、刺梨、茶叶的种植。”水岩村第一书记孟凡科说,如今的水岩村村民抛弃了传统的种植模式,纷纷改种经济作物,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发展高效农业。然而,在去年底,群众工作还一度成为该村领导班子的大难题。

长久以来,在水岩村村民心里,田地就是用来种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的,听说村里鼓励种植桑树和刺梨,大伙听着新鲜,却始终不敢尝试。为了改变村民们的传统思维,村领导班子及“尖刀排”成员根据群众的实际情况,分组展开行动。针对随大流的群众,班子就聚集起来开展集中宣讲和培训,引导群众转换思想;对于思想保守的,则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及群众家中进行动员,为其宣传政策、分析前景,在班子密集的宣传动员下,村民们终于被说服,开启了水岩村的种植改革之路。

“动员要说到群众动心,工作要做到群众安心,群众工作做好了我们就成功了一半。”孟凡科说,虽然村民们对种桑种刺梨“动了心”,但谁也不敢先迈出第一步。为了让村民安心发展种植,水岩村集体企业带头种植了1500亩桑树和230亩刺梨,如何种、如何管,村集体企业首先做给群众看,让大伙初步了解种植模式后,再让龙头企业技术员、镇聘请的高等院校师资及村技术服务队深入到田间办公,在产业发展技术上全程跟踪指导,为各类种种植产业提供技术服务保障。这么做,很快就让大伙心里有了底,纷纷转变了观念,尝试种植。

“咱们地里早已不是玉米当家了”

“这两天正是蚕长肥的时候,你看它们被我养得多么白胖可爱。”蚕棚里,吴华一边洒下桑叶喂蚕,一边骄傲地捧着吃得正香的蚕宝宝向我们展示了起来。

吴华是基长镇远近闻名的养蚕户,如今一心沉醉于养蚕的他,每天都会到蚕棚里察看蚕虫的生长情况。

吴华的养蚕要从两年前说起。那时的他,每天穿梭在自家种的玉米和水稻的六亩田地里,高强度的劳作让他身心疲惫,收入却只是解决了温饱。产出少、效益低,吴华下定决心摒弃传统种植业,开始谋求改变。2016年,随着镇里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吴华知道,他的“东风”来了,在参加了镇里组织的桑蚕产业参观后,吴华果断行动,加上自家的六亩田地,还流转了15亩闲置田土种起了桑。

随着桑叶逐渐长大,吴华也正式开始着手养蚕,有了公司和村里的技术服务队指导,他完成了第一批蚕的养殖,取得了首次成功,并立刻开始了第二批的养殖。2017年,吴华共养了三批蚕,有了龙头公司的保障收购,他一共售出了2400斤蚕茧,每斤20块钱,收入4万余元。

如今,在村里的帮助下,吴华将桑田面积扩大到了54亩,站在自己的桑树地里,吴华笑得格外满足,“咱们地里早已不是玉米当家了,看着这些绿油油的桑叶,真是比鲜花还要可爱哩。”

经历了两年的发展,吴华愈发得心应手,对桑蚕产业信心十足的他表示,下步,他还将扩大桑树种植面积和蚕棚建设规模,与更多村民一起发展桑蚕产业,走上种桑养蚕的致富路。

责任编辑: wbx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